
主管单位:内蒙古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主办单位:内蒙古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
编辑出版:《向导·学术研究》杂志社
国内刊号:CN15-1059/G4
国际刊号:ISSN-1008-3324
出版周期:旬刊
发行范围:国内外公开发行
投稿邮箱 : bianji7@126.com
《安徽文学》2015年7期
浏览:158次
-
《安徽文学》2015年7期
马丁·瓦尔泽早期小说中的作家形象 李烨
- 浅析本雅明《译者的任务》背后的哲学光辉 曹乐
- 《汉宫秋》文化场中王昭君的爱恋悲喜剧初探 李爽
- 论惠特曼对昌耀诗歌的影响 赵常玉
- 敦煌诗歌中王梵志诗“趣”意谈 刘璇
- 从生活到舞台:三毛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表征与变迁 李蒙蒙
- 浅析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“野性”陈鹏
- 新时期“大学叙事”宜改称“大学描写”吴延生
- 在理想的废墟上诗意地栖居——感悟史铁生的《命若琴弦》 余艳
- 路遥笔下的“边缘人物”分析——以高加林和孙少平为例 罗艳
- 翻译补偿在中医英译中的应用 刘静凯
- 出土文献之于王力《古代汉语》注解疏证 王丛慧
- 甲午战争后日语词汇对中国东北方言的影响 周宇晴
- SPSS软件分析评价英语测试——以某初中二年级期中测试为例 王瑞雪
-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用学中的语境研究 王昕,闫丽莉
- 从伊甸园到和谐自然——论艾米莉·狄金森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覃美静
- 困惑中的非裔美国文化先锋——对《外婆的日用家当》中“迪”的后殖民分析 赵婷婷,贾晓云
- 坚守与困惑抗争与求索——索尔·贝娄作品主题探析 邹青
-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——以冰心译本《吉檀迦利》为例 陈婵敏
- 美貌对不同社会时期女性的重要性——浅析《珈洛什先生》 唐巧云,杨永春
- 艾丽斯·门罗短篇小说《忘情》的语篇衔接分析 王亚单,岳国法
- 论《圣经》中的习语典故与文化内涵 吴钰,廖建华
- 从墓志铭看中英文化差异 张立力
- 从“弑父情结”对文学的影响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李拜天
- 透过《菊与刀》看日本的国民性 莫文沁
- 浅谈等效翻译原则下的中药说明书翻译 杨加伟,王桂莲
- 为什么李彤会死?——试从精神分析心理学方面解读白先勇短篇小说《谪仙记》 马晓硕
- 张爱玲的荒芜世界——从叙述视角看《色戒》的虚无性主题 冯志强
- 论李健吾笔下“漂泊者”的内在价值——以《这不过是春天》和《青春》为例 徐越
- 论沈从文的浪漫主义——以《边城》为例 陆遇川
- 《绝妙好词》中三首辛弃疾的词 郝建强,孙秋玲
- 试论范仲淹词的美学特征 高梦纳
-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群像 余鸿燕
- 新现实主义下的“后9.11文学”胡爱宁,孙丽
- 论《露西组诗》中的生态女性主义精神 柴玉
- 狄更斯的仁爱思想在《雾都孤儿》中的体现 陈晨
- “他者”的压迫与反抗——《宠儿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张潇
- 漂泊的浪子 失落的家园——《弗兰肯斯坦》的生态批评解读 张
- 从《纯真时代》中人物的命运看老纽约的社会传统 黄玲玲
- 浅析《到灯塔去》中的“非个人化”因素 王远
- 不可言说之痛——《邱园记事》的创伤解读 李岱
- 社会达尔文主义与《推销员之死》 吴雍奇
- 难以逃遁的死亡阴影——《挪威的森林》中的直子形象分析 王楠
- 论东野圭吾小说的救赎意识 华祺蓉
- 论谷崎润一郎的审美观——以《刺青》为例 朱双双,范静遐
- 从电影《红高粱》的二度创作评析被“东方化”的中国 黄轶 ,梅山瑛
- 人类·自然·科技:生态批评视角下的《时间机器》 韩飞虎
- 皖北节日民俗现状初步解析及探讨 范士豪,余红,王翘楚
- 从礼貌原则解读恭维语的应答策略 贺铮野,潘玉华
- 浅议“有点小+形容词”结构 黄荷
- “他”到底能不能生孩子——浅析“他又生了一个孩子”高原
- 概念映射理论下借代修辞格的翻译 李琴琴,王斌
- 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与差异 刘芳
- 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政治语篇翻译 潘莹,禹一奇
- 港穗粤语和英语的语码转换 邵兰珠
- 探究英语口语中的口误现象及自我修正行为 王上
- 本族语者语料库中近义词词组“rather than”“instead of”使用情况研究 李欢
- 从归化异化角度看汉语拼音在中国高校校名翻译中的使用 张伟东
- 内容依托式商务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邓少丽,杜景平
- 浅谈联络口译现场潜在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王月,王桂莲
- 独立学院外国文学精品赏析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高顺洁
- 浅析计算机翻译辅助工具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沈安昌,王桂莲
- 将中国文化带入大学英语课堂初探 韩兆霞
- 浅谈项目管理在MTI实践中的应用 李明政
-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研究 王胜彩
- 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 尤玉秀
- 从项目管理角度分析众包翻译的质量控制 吴小敏
- 回归优秀经典作品探究全新阅读模式——新课程环境下经典阅读指导模式探究 李光亚
- 借助网络平台 走进红色诗歌——浅析课例《七律·长征》的自主开放式解读 王昕祯
- 高中现代散文课后练习设计浅议——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(二)为例 朱俊洁
- 古诗词鉴赏在高职人文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项丽
- 浅析“后方法”语言教育理论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教学的启示 陈剑虹
- 高职院校商务日语听力教学材料的选择 滕晓明
-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胡晓慧
- 关于“教”与“学”分合的审思 毛璐
- 教师领导力发展探索研究 石薇依
- 濒危语言保护策略研究——以怒族柔若语为个案 段泗英,施璐
- 读《聪训斋语》刍议 朱琨
- 琦善炮灰论——《天朝的崩溃》读书报告 滕元慧
-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——浅谈孔子对子路的教育和影响 卢一凡
- 人物介绍
- 朱家雄的诗 朱家雄
发布日期:2020-09-11 - 浅析本雅明《译者的任务》背后的哲学光辉 曹乐
上一篇:《安徽文学》2015年8期
下一篇:《安徽文学》2015年6期